2023年度巨献:中国神经领域十大医学研究出炉

医学不断向前发展,2023年也不例外。回顾这一年,我国科学家在神经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斯医学已经连续6年发布了年度医学十大学术进展。今年我们通过线上评选的方式,评出"2023最受瞩目的中国十大医学研究",研究内容面向中国学者在医学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这些研究在推进医疗实践、改善医疗质量方面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注:本次排名顺序根据线上票选数量进行排名,若出现总分相同的情况,将按照投票序号前后顺序进行依次排列。)


— 01 —   

JAMA子刊:缪中荣教授团队揭示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doi: 10.1001/jamaneurol.2023.1871.

DL-3-n-丁基苯酞(NBP)是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药物,可能通过作用于多个活性靶点发挥神经保护作用。NBP对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仍然未知。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缪中荣教授开展本研究,BAST全称为丁苯酞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患者的疗效研究。旨在评估NBP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和/或血管内治疗的再灌注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这项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随机的临床试验在中国的59个中心进行,随访90天。结果显示,在1216名入组患者中,827名(68.0%)为男性,中位数(IQR)年龄为66(56-72)岁。共有607人被随机分配到丁苯酞组,609人被分配到安慰剂组。丁苯酞组的344名患者(56.7%)和安慰剂组的268名患者(44.0%)在90天内出现了良好的功能结果(几率比OR=1.70;95%CI,1.35-2.14;P<0.001)。丁苯酞组的61名患者(10.1%)和安慰剂组的73名患者(12.0%)在90天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本研究结果也在国际卒中大会(ISC2023)于2月8日在美国达拉斯拉进行公布。

发表期刊:JAMA Neurol. 2023 Aug 1;80(8):851-859.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 Zhongrong Miao,Xuelei Zhang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


— 02 —   

Lancet:王拥军教授团队发现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替奈普酶不劣于阿替普酶(TRACE-2试验)

doi: 10.1016/S0140-6736(22)02600-9. 

卒中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中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溶栓治疗一直是急性卒中治疗的支柱。尽管血管内血栓切除术已被确立为大血管闭塞患者的治疗标准,但这种手术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牵头完成了一项TRACE-2试验,该试验一项3期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盲法终点对照试验于2021-2022年在中国53个研究中心进行,旨在评估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不符合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适应证或拒绝EVT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

结果显示,对于发病4.5小时内接受治疗且不符合EVT适应证或拒绝接受EVT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替奈普酶的有效性不劣于阿替普酶。该研究为 0.25 mg/kg 替奈普酶作为合理的溶栓替代方案提供了证据。

发表期刊:Lancet. 2023 Feb 25;401(10377):645-654.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Yongjun Wang,Shuya Li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临沂市人民医院


— 03 —   

Lancet子刊:于生元教授团队发现单剂量rimegepant能快速缓解偏头痛急性发作

doi: 10.1016/S1474-4422(23)00126-6.

偏头疼是一种常见神经性疼痛的疾病,对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交带来严重影响,一般情况下也没有特别的病理性改变。针对这样的情况,对症治疗是最关键的。

解放军总医院于生元教授牵头一项国际多中心研究成果发表在Lancet Neurol杂志上,该研究联合中韩两国86家医疗机构共同开展了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BHV3000-310研究,旨在针对偏头痛靶点CGRP研发的小分子受体拮抗剂口崩片(ODT)——瑞美吉泮,观察其急性期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显示,小分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受体拮抗剂瑞美吉泮(rimegepant)用于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可显著增加服药后2小时消除疼痛和偏头痛最困扰的相关症状(MBS)患者比例,并促进功能障碍恢复,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此研究首次在亚洲人群观察小分子CGRP受体拮抗剂对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的疗效,也是中国自2008年以来规模最大的偏头痛急性期治疗的RCT研究。

发表期刊:Lancet Neurol. 2023 Jun;22(6):476-484.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 Shengyuan Yu,Aihong Guo

主要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 04 — 

BMJ:王拥军教授团队发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降压并不能降低死亡和严重残疾风险

doi: 10.1136/bmj-2023-076448.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一直是临床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及难点问题。有关何时启动降压治疗从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达到最佳二级预防的目的仍没有答案。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刘丽萍教授团队、美国杜兰大学何江教授、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永红教授团队共同实施完成的一项CATIS-2 研究,该研究结果发表在BMJ杂志上。

CATIS-2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盲终点、3期试验,在中国106个中心进行,涉及发病24~48小时内血压升高的AIS患者。纳入中国106家中心的4810例血压升高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结果显示,在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轻度至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收缩压在140mm Hg至<220 mm Hg之间,早期降压治疗并不能降低90天时的中度残疾或死亡几率。

发表期刊:BMJ. 2023 Oct 9:383:e076448.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Yongjun Wang,Yonghong Zhang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苏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05 — 

Lancet子刊:王拥军教授团队发现吲哚布芬不能替代阿司匹林用于卒中的二级预防(INSURE研究)

doi: 10.1016/S1474-4422(23)00113-8.

对于中度至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指南推荐阿司匹林用于二级卒中预防,但阿司匹林可导致胃肠道反应和出血。在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的情况下,一些国家将吲哚布芬作为替代抗血小板药物用于卒中二级预防。因此,尚不清楚吲哚布芬能否作为预防缺血性卒中继发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替代药物。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牵头的INSURE研究,旨在检验吲哚布芬在降低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90天新发卒中风险方面是否非劣效于阿司匹林的研究假设。

INSURE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非劣效性试验,收纳了来自中国163家三级医院和区域综合医院的急性中重度缺血性卒中(NIHSS评分4-18分)患者,年龄为18-80岁。研究结果发表于The Lancet Neurology杂志。

结果发现,在急性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吲哚布芬未达到非劣于阿司匹林,因为95%CI的上限大于1.25。此外,吲哚布芬在降低90天卒中复发风险方面似乎劣效于阿司匹林,因为95%CI的下限大于1.00。虽然两组之间中重度出血没有差异,但这些发现并不支持对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吲哚布芬预防卒中复发。

发表期刊:Lancet Neurol. 2023 Jun;22(6):485-493.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Yongjun Wang,Yuesong Pan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 06 — 

JAMA:陈会生教授团队揭示轻度非致残性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潜在治疗新策略(ARAMIS研究)

doi: 10.1001/jama.2023.7827.

静脉溶栓越来越多地用于轻度脑卒中患者,但其对轻度非致残性脑卒中患者的益处尚不清楚。北部战区总医院陈会生教授团队发表在JAMA杂志上一项研究,旨在探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轻度非致残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否优于静脉溶栓治疗。

在这项包括760名参与者的非劣效性随机临床试验中,93.8%随机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和91.4%随机接受静脉注射阿替普酶的患者在90天出现良好的神经功能(修改后的Rankin量表评分为0或1), 差异大于预定的- 4.5%的非劣效性边际。

总之, 在症状出现4.5小时内出现的轻度非致残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 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90天的良好功能结局方面不逊于静脉注射阿替普酶。

发表期刊:JAMA. 2023 Jun 27;329(24):2135-2144.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Hui-Sheng Chen , Yu Cui

主要作者单位:北部战区总医院


— 07 — 

NEJM:杨清武教授团队发现替罗非班可有效治疗急性脑卒中(RESCUE BT2研究)

doi: 10.1056/NEJMoa2214299.

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及时、有效的抢救对于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对于超过IVT时间窗(发病4.5小时以内)的急性卒中患者来说,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呢?

来自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杨清武教授团队牵头的RESCUE BT2研究,旨在探讨在大型或中型颅内动脉狭窄未闭塞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使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结果发表在NEJM上。

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双盲、双模拟的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来自中国16省(自治区、直辖市)117家卒中中心1177名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1:1分配至替罗非班组(606例)或者阿司匹林组(571例),两组的中位数年龄为68岁,基线NIHSS评分为9分。

结果显示,对于近期发生或进展的、无大或中型动脉闭塞的急性卒中患者,替罗非班静脉给药与小剂量阿司匹林相比,获得优良结局的可能性较大。在安全性方面,替罗非班组有症状脑出血发生率略高于阿司匹林组。

发表期刊:N Engl J Med. 2023 Jun 1;388(22):2025-2036.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Qingwu Yang,Wenjie Zi

主要作者单位: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 08 — 

BMJ:贾建平教授团队揭示这6种生活要素可减缓老年记忆衰退

doi: 10.1136/bmj-2022-072691.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记忆力开始衰退,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然而,经过针对性的训练,老年人的记忆力可以得以提高。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团队发表了一项长达10年的研究,该研究对记忆相关的多种生活要素及其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为延缓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提出了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29072名年龄在60岁以上认知正常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为72.2岁。同时,研究者定义了6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素:健康的饮食、规律的锻炼、积极的社会接触(如:参加聚会、走亲访友、旅游)、认知活动(如:写作,阅读,打麻将),不吸烟,从不喝酒。

结果显示,健康的饮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积极的社会接触、主动的认知活动、不抽烟不喝酒可以延缓记忆力衰退。哪怕是认知症遗传基因携带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减缓记忆力下降速度。

发表期刊:BMJ. 2023 Jan 25:380:e072691.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 Jianping Jia,Tan Zhao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09 — 

JAMA:陈会生教授团队揭示阿加曲班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ARAIS研究)

doi: 10.1001/jama.2023.055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被国内外指南推荐用于治疗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然而,大血管闭塞的脑卒中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血管开通率较低,并且面临开通后再次闭塞致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

由北部战区总医院陈会生教授和北京天坛医院王伊龙教授共同牵头的多中心、开放标签、盲法结局评价的随机对照研究,于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中国的50家医学中心开展,共纳入了817急性缺血性卒中受试者。

结果显示,发病4.5小时以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同时接受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是安全的,但并不能显著提高90天的神经功能预后。此次研究结果的发表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提示溶栓后提早给予抗栓治疗可能是安全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表期刊:JAMA. 2023 Feb 28;329(8):640-650.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Hui-Sheng Chen,Yi-Long Wang

主要作者单位:北部战区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 10 — 

JAMA:王韬教授团队症状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选择颅内外动脉搭桥术还是药物治疗?(CMOSS研究)

doi: 10.1001/jama.2023.13390.

对于症状性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的患者,选择颅内外动脉搭桥术还是药物保守治疗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的王韬教授和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汪海波研究员联合发布了一项CMOSS研究,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盲终点评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了来自13家医学中心的330例既往12个月内出现TIA或非致残性缺血性卒中的慢性颈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旨在比较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在症状性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及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结果发表在JAMA上。

结果显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相关的症状性ICA或MCA闭塞患者中获益尚不明确。但相较于先前的报道,CMOSS研究中的搭桥手术和药物治疗对症状性ICA或 MCA闭塞患者的总体疗效均得到明显提升,亚组分析也提示了搭桥手术潜在的获益人群。

发表期刊:JAMA. 2023 Aug 22;330(8):704-714.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 Tao Wang , Haibo Wang ,Yuxiang Gu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复旦大学

附属华山医院


— 11 — 

JAMA子刊:袁长征教授团队发现坚持地中海饮食方法可降低中老年患痴呆症风险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3.0800.

痴呆症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因此努力预防痴呆症非常重要。地中海饮食方法(MIND饮食)可以停止高血压(DASH)干预神经退行性延迟,但这种饮食能否降低痴呆风险还尚未可知。

浙江大学袁长征教授团队在JAMA Psychiatry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通过3项前瞻性研究和一项荟萃分析,评估MIND饮食与痴呆风险的关系。MIND饮食得分是通过食物频率问卷来测量的,得分范围从0到15,得分越高表明对MIND饮食的坚持程度越高。

研究发现,坚持MIND饮食与中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较低有关。与最低依从性相比,最高依从性与痴呆症风险降低约17%相关。这意味着MIND饮食可能会降低患痴呆症的风险,但需要在不同人群中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该研究结果表明,坚持MIND饮食与中老年人患痴呆症的风险较低有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开发和完善针对不同人群的特定MIND饮食。

发表期刊:JAMA Psychiatry. 2023 Jun 1;80(6):630-638

通讯作者/关键作者:Changzheng Yuan,Yan Zheng

主要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复旦大学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本文仅仅是2023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部分重磅级研究成果,相信2024年我国科学家会再创辉煌,取得更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www.swzj.com/report/1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