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期痛风就用3类药,有效排出尿酸,减轻症状!专家教你如何选
风湿免疫科来了一名特殊的病人,双手长满了一个个凸出的疙瘩,好像凹凸不平的火星地面。等待看病的人纷纷把目光聚焦上去,小俊赶紧把头低了下来。...
-
柳叶刀重磅:研究表明,流感对健康的长期影响与“长新冠”影响相似
自COVID-19大流行开始以来,已经出现了广泛的研究,详细介绍了该病毒攻击多个器官系统的能力,可能导致一系列持久且常常致残...
-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团队多名学生集体患癌」最新进展:确有3名实验室人员得病
针对网传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中山二院」)乳腺外科多名学生患癌一事,11月7日15时许,...
-
肺炎支原体席卷全国,各地感染猛增!儿童为高发人群,如何治疗?有疫苗吗?
近日,全国多地医院出现较多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多以儿童为主。支原体是什么?多大的小孩容易感染?大人也会感染吗?下面带大家一一揭秘。01什么是肺炎支原体?如何传...
-
为何新冠会有长期后遗症?Cell最新论文揭示,血清素的减少是关键
2023年以来,新冠病毒导致的感染已经大大减少,然而,之前感染后康复者中有一部分会持续出现生理、心理或认知方面的症状,即长期新冠...
-
年轻人的中风率逐年递增?做好这几点可预防
卒中(俗称“中风”)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通常我们会认为,卒中是一种多在老年人身上发病的疾病...
-
体温高达39.7℃,大小便失禁,一查小伙脑中布满虫子,仅仅是因为做了这件事!
近日,深圳市某医院收治了一位特殊患者他所患的病在全世界仅有3000多例,而且医嘱也不同寻常,不能乱喝水。他究竟得了什么病呢?上个...
-
猴痘纳入乙类乙管,国内出现女性患者
猴痘疫情传播出现新趋势。日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称“中国疾控中心”)官网发布数据,今年8月,中国内地(...
-
惊悚!4岁男孩耳后皮肤下有一根黑线,这条黑线似乎在皮肤下游走
前不久,徐州的徐女士发现,年仅4岁的儿子耳朵后面的皮肤出现一条黑线。这条黑线似乎在皮肤下游走,而且越长越长!徐女士赶紧带着儿子到医院就诊。...
-
乳腺癌变之前,它们已经在你体内“潜伏”十多年!
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全球每年约有230万女性会被确诊为乳腺癌,相关数据显示乳腺癌病发率在许多国家仍然呈上升趋势。但科学界目前对乳腺癌仍然...
-
罕见!医生敢写,患者敢吃!患者遵医嘱一天吃24粒头孢进急诊!医生处方、医嘱和病历出错该怎么办?
医生敢写,患者敢吃!每次12粒,一天吃24粒头孢进急诊医院:医生存在失误,会妥善处理这是一场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细想一下后,发现这样的事不绝如缕。近期,上海...
-
降糖、减重越早越好!强效“武器”助力早期糖尿病患者实现“双达标”
2023年,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发布了一项在接受Tirzepatide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分析早期体重管理与代...
-
全身骨头每天在一点点溶解 ! 易骨折,如同玻璃人,13岁的她得了罕见病“甲状旁腺肿瘤”!
血钙异常,骨关节疼痛,多发骨折,骨质疏松……这些病发生在这位13岁女孩身上。浙大儿院接诊了一个13岁女孩秀秀,她全身多处骨折,经检查,秀秀骨质疏松严重,以通俗的...
-
北大副教授范晓蕾刑事控告熙仁医院,涉事医生:我不想说什么
7月14日,北大中文系副教授范晓蕾做了一个决定:刑事控告八年前向她右眼注射工业用气的医生及医院。2015年,...
-
最“凶险”的遗传性息肉病,平均发病年龄16岁,平均癌变年龄39岁,平均死亡年龄40岁!
结直肠癌已成为我国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恶性肿瘤,高居癌症死因第四位,且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经过持续的科普,很多朋友...
-
疾病的高维空间:将疾病作为整体更有助于疾病预测
传统上,人类疾病被视作单一、独立的实体来研究,这限制了研究人员将人类疾病视为一个复杂的、内稳态系统中的相互依赖状态。这项研究使用超过1.51亿美...
-
柳叶刀子刊:新冠感染后使用二甲双胍或可将患新冠后遗症的风险降低40%!
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对于新冠后遗症的讨论一直未曾间断。感染SARS-CoV-2可导致COVID-19后病症,也称为长期CO...
-
为了避免心脏骤停,53岁的他成为“第一个”植入开创性除颤器的心脏病患者
今年53岁的英国男子PhilO'Donoghue患有非缺血性心肌病(NICM)。2020年5月,他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首次被诊断出心力衰竭...
-
病人被遗忘核磁共振舱3小时,最该担心的是什么?
中国浙江丽水发生一起重大医疗事故,一名女子在医院做核磁共振造影(MRI)检查时,惨困舱内长达3小时,直到她双脚酸麻才奋力爬出,结果发现医师早已锁上检查室大门回家...
-
悲剧!苦心研究30余年,帕金森专家患上帕金森病,很可能是「工伤」...
作为一名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的知名专家,研究帕金森综合征长达三十余年,却在67岁这年患上了自己最熟悉且目前无法治愈的疾病,令人无奈...
-
突发!WHO宣布结束新冠全球紧急状态!三年多疫情,终于结束了…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最新的决定是在世卫组织周四的专家组会...
-
PNAS:14万人数据显示,频繁食用油炸食品,焦虑和抑郁风险分别增加 12% 和 7%!
有点小心情不佳,怎么解决?奶茶、烧烤、油炸美食,最简单又直接的能让我们感到放松和快乐,解决不了就两顿!...
-
Cell Res:清华大学贾怡昌等合作发现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一个潜在致病新机理
虽然阴离子通道在肌浆网/内质网(SR/ER)中具有活性,但其分子特性和功能尚不清楚。2023年5月4日,清华大学贾怡昌、中国科学...
-
世界痛风日:越来越年轻化的痛风:并非发作才治疗
今年“世界痛风日”的主题是“走出误区,回归科学”。常见误区有三:高尿酸血症不需要治疗,最多等到痛风发作的时候吃点止痛药就可以了;只要关节不出现红肿热痛就万事大吉...
-
8岁的他是没有痛觉,也不能感知温度,竟然是先天性无痛无汗症
疼痛是上帝送给人类最深沉的礼物,它能让人学会保护自己,而有的人却没得到这个礼物,他们不仅没有痛感,还不能出汗,一出生就注定备受磨难。...
-
5大高发癌症,很多确诊时已晚期!如何发现危险信号?
3月11日,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周清介绍,全国每年新发的恶性肿瘤,40%在农村,这...
-
布洛芬:误打误撞的前半生和兢兢业业的后半生
一场疫情让我们彻底记住了布洛芬,回首望去,这个能帮我们退烧的药物已不知在药箱中默默低调了多久,无论是牙疼、关节痛、还是女生的经期疼痛,它都能助我们一...
-
耳后、四肢渐起肿物,原来是木村病!
木村病案例图患者,男性,20岁。因发现双侧耳后、四肢渐大性肿物11年,左手麻木8年来院就诊。11年前无意中发现双侧耳后有一肿物,约黄豆样大小,质硬,不活动,当时...
-
Nature:马尔堡病毒疫情爆发,致死率高达88%!有疫苗却无能为力
又一致命病毒现身非洲!近日,赤道几内亚国内首次暴发马尔堡出血热,已经确认9例死亡病例,另有16人被隔离。昨日,在nature上刊登了一篇:Marburgvir...
-
婴儿和老人“杀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迎来审判
“一到冬天,十个娃九个咳。”这句话常常在家长口中流传。除了常见的普通感冒和流感,还有一种更危险的呼吸道病毒,传播能力比流感更强,严重的可致命,也是全球导致婴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