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癌之王”胰腺癌有了治疗新方法,有望提高生存率!

胰腺癌在医学界被称为最会伪装的“癌症之王”,其发病隐匿、早期诊断率低、进展迅速,而且预后极差。近10年来,胰腺癌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患者平均生存期仅4个月到6个月,绝大多数胰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近期,引起全网关注的中山二院科研人员患癌事件将胰腺癌推到了大众视野中,大家在替患者痛惜之余,也加大了对胰腺癌的关注。令人惋惜的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在与胰腺癌搏斗两年后于上月逝世。

此外,“苹果之父”乔布斯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斯坦曼,都死于不同类型的胰腺癌(如乔布斯患的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香港明星沈殿霞也都因胰腺癌失去生命。

不过,近日一项临床前研究为胰腺癌患者指出了一种有希望的新治疗选择:直接将聚肌苷-聚胞苷酸pIC(一种充当免疫刺激剂的双链 RNA)递送至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癌细胞死亡,提高患有的胰腺癌的动物模型的存活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不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吉西他滨等胰腺癌标准治疗药物联合使用,pIC对正常胰腺细胞是安全且无毒的,这表明这种方法可能具有改善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生存率的转化潜力。

先前的 pIC 临床试验显示,pIC对机体免疫反应的激活极其有限,并且在黑色素瘤或其他癌症中没法发挥抗肿瘤作用。然而,当使用一种合成的水溶性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EI)将 pIC 递送到胰腺癌细胞的细胞质中时,pIC 就可以成功进入细胞并刺激肿瘤细胞死亡。

根据之前的实验室和临床前研究,这种方法对包括乳腺癌、黑色素瘤和肝癌在内的许多其他癌症也有效。

研究人员发现在利用水溶性聚合物聚乙烯亚胺将 pIC 递送到胰腺癌肿瘤细胞时,可以极大程度地延长胰腺癌小鼠的寿命,而这种效果在与胰腺癌标准药物吉西他滨联合使用时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这是在胰腺癌的其他治疗方式下从未出现的。

具体而言,pIC发挥抗癌效果的机制如下:

pIC 激活基因表达刺激分子Stat1,从而激活趋化因子,增强了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反应,通过AKT-XIAP途径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同时通过IFNγ-Stat1-CCL2信号途径诱导巨噬细胞分化和T细胞活化,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研究人员表示,由于吉西他滨和 pIC 的毒性特征都是已知的,因此这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是安全的,可以进一步在人体研究中测试其有效性。

令人意外的发现是,在癌症发生之前用 pIC 对小鼠进行预处理,也会使肿瘤生长减缓约 60%,这表明该分子在小鼠体内诱导了一种类似疫苗的保护作用。

研究人员认为虽然这项研究的结果是在胰腺癌中得到具体证明的,但该方法应该适用于多种癌症类型,并且可能成为与癌症特定护理标准相结合的通用疗法。 

参考链接:https://jitc.bmj.com/content/11/11/e007624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www.swzj.com/cancer/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