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学者全职回国:陈雪梅院士出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月28日,北京大学党委组织部在金光生命科学大楼宣布了学校有关任免决定,陈雪梅教授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据北京大学新闻网(2023年2月17日)消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教授陈雪梅教授已归国,全职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

陈雪梅教授1988年毕业于北大生物系,2013年4月26日,陈雪梅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一荣誉旨在表彰她在microRNA的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为探索生命奥秘所做的贡献。陈雪梅教授目前正面向全世界招聘co-PI (研究技术系列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或研究员)及实验室管理员兼技术员。

陈雪梅,女,生于哈尔滨,198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生物化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历任美国罗杰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助理教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UC Riverside)教授,2013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NAS)院士。2006年获得美国植物学会Charles Albert Shull奖;2011年6月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和戈登与贝蒂莫尔基金会(Gordon and Betty Moore Foundation)的研究员并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会士。

陈雪梅长期从事microRNA和花器官发育研究,是最先从植物体中分离出microRNAs的研究团队之一。在利用microRNA分析植物发育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2005年首次发现植物microRNAs在3’末端核糖基上带有2’-O-甲基化修饰,为植物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要发现之一;截止到2017年5月,陈雪梅已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自然(Nature)》1篇,《科学(Science)》3篇,《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5篇,《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3篇等。


兴趣是通往成功的领路人

MicroRNA 是长度约为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RNA,却并不编码蛋白,而是在基因调控中发挥作用,其影响了从发育、生理到应激反应几乎所有的生物学过程。这一理解生命奥秘钥匙microRNA,事实上直到2001年被发现普遍存在于动物中才真正进入生命科学研究者的视野。2002年,陈雪梅实验室与另一个实验室同时发现microRNA在植物中广泛存在。不久,陈雪梅提出了一个当时在学界看来想法十分新颖的假设:microRNA在花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通过实验将这个新颖的想法证实为真理。2004年,陈雪梅在《科学》上发表了独立署名的论文A microRNA as a translational repressorof APETALA2 in Arabidopsis flower development。此后,陈雪梅实验室在microRNA的生物合成及降解机制研究上做出重要贡献, 尤其在揭示microRNA甲基化这一机制上引领了植物及动物小分子RNA的研究。

生命科学的研究过程中实验占据重要的位置,耗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因而要独立完成一项具有世界影响的研究绝非易事。事实上,独立完成研究是陈雪梅出于无奈的选择:当时实验室里的学生和博士后没有人能有时间加入到这项研究中,如果要采取立项申请经费组织新研究团队的做法,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开始研究,但是这是一个非常新的想法,一旦被证实将会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大发现,需要马上行动。于是陈雪梅决定放手单干。所幸,凭借陈雪梅深厚的学识积淀与精准的判断,一个“大胆的假设”很快通过了“小心的求证”。

“microRNA本身是一个让人惊喜的发现,但是它是怎么起到调控机制的,怎么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还有更多的问题等待我们去解答。科研过程就是这样,新的发现之后又是新的问题,这是让不少人对科学望而却步的原因,但对于真正热爱科研的人来说,这种一步步探索的过程特别让人着迷。”陈雪梅这么描述她对自己工作的体验。让我们回头来看看这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分头单干”的女院士是怎样踏上梦想之旅的。

陈雪梅生于哈尔滨,中学时就对生物感兴趣,担任高中的生物课代表。“那时,爸爸经常带我去野外玩,看见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我就觉得很开心,而对在学校做解剖果蝇幼虫的实验却不太喜欢。我感觉自己对植物更有兴趣,我做不来动物的实验。”那时候大家都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因此陈雪梅1984年高中毕业报考了北大生物系,并如愿学习植物生理与生化专业。陈雪梅说,本科四年她没怎么想今后要干什么,只是因为自己对植物感兴趣,所以就认真地学习专业知识。

1988年,陈雪梅大四。当时北大生物系对当时世界前沿的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并不多。生物系唯一一个研究植物分子生物学的陈章良老师邀请了一位专家王侃来北大做报告,介绍了植物分子生物学前十年的一个重大突破:土壤农杆菌在侵染植物的过程中,把自己的DNA插入植物基因组中,以诱发植物产生有利于土壤农杆菌的反应; 科学家揭示了这基因转移的机制。这一重大突破奠定了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基础,而转基因技术以及八十年代已渐成熟的DNA重组技术开拓了植物分子生物学这一领域。陈雪梅当时立刻就被深深吸引了,觉得这个领域既奇妙,也很有应用前景。

陈雪梅开始将植物分子生物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兴趣,并跟着陈章良老师完成了相关的本科生毕业论文。1988 年, 陈雪梅考取CUSBEA中美留学生计划, 于1989年跨越太平洋,来到康奈尔大学生物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又来到加州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 师从世界级植物发育专家Elliot Meyerowitz。

生物学研究常常会遇到假设不成立、实验进展不顺利的情况,这意味着生物学家在求索中不断经受精神和体力的磨练;在美国经济不景气时,争取科研经费也会给教授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 。不过,这些不如意对生物学研究者而言是“家常便饭”,并不算特别的困难。身为女性,陈雪梅遇到的更大的困难是要在科研与家庭之间保持平衡。

1999年, 陈雪梅带着九个月的女儿, 转到Rutgers University担任助理教授。在美国,助理教授有自己的实验室,申请经费组建研究团队,但是团队的规模,取决于研究经费。当上助理教授时,陈雪梅资历尚浅,团队的规模不大;同时还要授课,需要得到学生相对好的评价;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如审稿、经费申请审批;再加上论文发表的压力、照顾女儿,当助理教授的这段经历对陈雪梅来说,无疑是最辛苦的五年。每天她都要一大早就去上班,5点把孩子接回家然后再到学校加班到晚上8点。这段时间,陈雪梅每天都要工作10个小时,周末还要加班。

不过,陈雪梅看来,这5年虽然辛苦但过得既充实又幸福。能带领自己的团队去攻克感兴趣的课题,尤其进入microRNA这一全新的领域,实在太幸福了。在博士和博士后期间自己越来越坚定了科研的志向,虽然辛苦,更多的时候乐在其中,丈夫也十分支持自己的选择。有一年姥姥去世,陈雪梅回国,丈夫还会到Elliot Meyerowitz的实验室帮忙收种子。陈雪梅相信女性可以在家庭和科研上得到平衡,“一旦轻车熟路了,教授工作时间上的灵活性较其他职业更有利于对家庭的付出”。

2005年陈雪梅获得终身教授席位,此前的执着为日后的科研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时候上天又给了她另一份特别的礼物:儿子。在怀着儿子期间,陈雪梅还独立完成了microRNA调控花的发育的研究,陈雪梅的同事都开玩笑说,这篇文章其实是“两个人完成的”。


坚持兴趣才是成功的关键

兴趣把陈雪梅领进了植物研究的大门,但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据陈雪梅讲,在她博士生期间,做衣藻的叶绿体转化时,有近两年时间关键技术问题难以解决,让她非常纠结:是按原计划坚持下去呢,还是换一个课题?“当然换一个课题也是可能的,但是我对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课题设计都很感兴趣,我很想知道转化叶绿体之后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陈雪梅最后坚持了下来,通过尝试各种条件、咨询其它实验室等多种途径解决了技术问题,终于完成了课题研究。

通过上面的事例陈雪梅强调,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兴趣是很重要的,不应带着功利的想法,认为选课题和做课题研究就是为了发好文章、成名。当你对一件事怀着浓厚的兴趣,你就特别想知道它到底是怎么发生的、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于是你就会千方百计地去找你想要的答案。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能否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

近两年是不短的时间,如果最后做不出结果怎么办?陈雪梅说在美国导师一般会同时给学生或者博士后两三个课题,因为生物实验的周期比较长,有时一个实验要做几个月,结果不理想的话还得重新设计实验再做。如果同时做两三个课题,把实验时间错开来,就可以保证时时有事可做。对于如何做好个人的职业规划或者人生规划,陈雪梅还是建议先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执着地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对学生成才的建议

据统计,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在校研究生中女生占40%多,但是学院的女性PI只有20%左右。为什么女生多,女PI少?作为一名出色的女科学家,陈雪梅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的人追求事业的成功,有的人更看重生活的情趣,但要两者都做得很好比较难。尤其女性要追求自己的事业,生活上就会做出一些牺牲,不可能都完美,只能尽量使工作和生活达到一定平衡。作为女性已经为生孩子付出了很多,况且生儿育女本是夫妻双方的责任,所以追求事业的女性得到丈夫和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陈雪梅说,中国文化传统里有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其实也是考虑了男女之间天然的差异,但在现代社会里女性也有追求事业的自由。“我认为北大清华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个榜样,给女生一个平等的环境。”她举例说在学术报告会上可以鼓励女生多提问,因为通常女生比较小心谨慎、害怕说错。还有在入职面试等场合更多考虑女性特殊的需要。陈雪梅身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对此深有感受。当时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刚三周,她就去一所大学参加第二次面试。学校就没有考虑到她哺乳的需要,半小时的面谈一个接着一个。“所以我现在面试博士后或者faculty,如果是女性我就会考虑她们是否有特殊的要求,从而给她们做相应的安排。”

陈雪梅对国内生命科学的发展非常乐观,认为国内的硬件条件甚至比国外还好。国内生命科学近些年发展也很快,发表科研论文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北大生命科学学院近年来引进了不少年轻有为的学者,发展潜力很大。不足的地方就是国内原创性的研究还是不太多。“不过基础壮大了一定会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出来,一定会有金字塔那个尖出现。”陈雪梅对此很有信心。

不过,陈雪梅对国内有的实验室规模比较庞大有些担心,“我回来看到三四十人的一个实验室觉得很吃惊,担心这么大的规模如何培养好人才,导师怎么指导博士后和研究生。”她说,“在美国实验室规模一般都不是很大,导师是直接指导博士后和博士生的。我的实验室15个人我已经觉得很大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陈雪梅说她对学生几乎是全日候的指导,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直接去找她交流。她回忆起自己在康奈尔大学做学生时,她是导师的第一个博士生,得到了导师非常具体、非常多的指导,所以学到了很多东西、进步很大。因此陈雪梅建议做研究生时可以考虑进一个小实验室,能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是很重要的,可以帮助自己更快成长。

目前,陈雪梅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1)植物microRNA的细胞间运输机制及在植物形态建成中的信号传递功能;2)RNA 修饰的分子及生物功能。目前正面向全世界招聘co-PI (研究技术系列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或研究员)及实验室管理员兼技术员。

有意者请将个人简历、代表性研究成果发到: xuemei.chen@pku.edu.cn,邮件主题请注明“研究技术系列岗位应聘+姓名”.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www.swzj.com/talent/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