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观点:比参考细胞图谱更好用的参考细胞树

单细胞生物学迅猛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单细胞分子图谱,但这种井喷也同时带来了一些危机,我们缺乏一个有原则的、统一的、有据可循的系统来定义、命名和构架细胞类型。

2023年3月16日,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基因组科学系的Jay Shendure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A reference cell tree will serve science better than a reference cell atlas的观点文章,就图谱或类似周期表的离散形式应用于细胞类型参考分类提出质疑。与之相对,他们提出了一个由数据驱动的,基于跨越给定物种共识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参考细胞树,囊括谱系历史和分子状态,将为精准科学传播提供一个普遍的、稳定的和可扩展的框架。

最早的细胞分类依赖于物理形态,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免疫组化、电生理、功能、发育、进化等其他特征也被描述,这就使得细胞分类变得日益混乱,最终演变成某一领域所特有。过去十年,单细胞RNA测序技术迅猛发展,产生了成千上万个图谱,但在命名和分类上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主要原因包括其中有大量重复的工作,缺乏注释质量或命名方面统一的标准,结果通常更契合复杂函数而不是自然分布,缺乏系统化共识导致新信息很难直接加入。以上这些会随着数据的堆积变得更加严重,我们亟需一个统一的细胞类型分类系统,从细胞类型(cell type)、细胞状态(cell state)、细胞身份(cell identity)、细胞谱系(cell lineage)、细胞轨迹(cell trajectory)中找到最合适的分类单元。

如何才能构建一个广谱、稳定而又实用的命名分类呢?作者认为应该寻求一致化,找到一个“主要”原则。作者从历史、表型、功能、进化、分子和发育角度分别做了考量,发现各有缺点:特定研究者的注释缺乏实用性;表型可能缺乏意义;基于共同生理功能的系统对于现有知识的依赖度太大;跨越进化距离识别细胞类型难度高,存在偏好性,比较分散,集中在人和少数模式生物上;分子图谱虽然系统全面,由数据驱动,但其基于预定义的标记基因或标记的参考数据集,本身并不遵循任何系统的命名法,对新数据的合并不一定稳定,与技术,批次效应,测序深度等高度相关,且细胞类型离散,不包含连续的分子异质性,细胞类型间关联性得不到很好的阐释;发育谱系则可以解释细胞从哪里来,它会产生什么,从而在一个个体的背景下形成清晰的、可量化的关系。但最好的结果也只能是得到一个完整的个体细胞谱系树,其中只有终端节点被细胞身份标注,最终效果是否满意还不得而知。

图1 细胞分类的几种可选架构

由此看来,独立的特征没有一个是完美的,后两种(分子和发育)似乎有潜力,那么其结合是否是最佳方式呢?与之相关的有两种成熟的技术,第一种是多个发育阶段的scRNA-seq加上转录轨迹的推断,第二种是超越谱系的分子记录。二者的结合可产生一个全面的谱系树,且末端节点的分子状态丰富,并富有关于推断祖先的分子身份的信息,这样的树可以在个体之间合并,以产生给定物种的分子注释共识个体发育。它完全由数据驱动,也完全可描述,其变化和偏离完全可以被统计,能够将跨越生命周期的细胞彼此联系起来,其具备稳定的主干,额外的信息可以分层。说明这种结合是很有潜力的个体架构方式。

图2 构建“共识个体发生”

接下来,作者进一步解释了这种架构并将其具体化。他们从人口历史建模中找到灵感,首先概念化一个共识个体生成的潜在结构,解决个体和数据类型的集成,并提出一个由数据驱动的单元类型命名法,构建一个参考细胞树。与沃丁顿景观(Waddington landscape)不同,它能够表示多种反复出现的基序,将个体内部和跨个体的关键模式采用分支段的形式展示,为发展留下了一定空间。除了分子表型,参考细胞树还可以适应更多的连续形式的异质性,此外,还可以加上关键的转录因子,信号通路等信息。除能解释细胞间关联外,参考细胞树还需要找到合适分辨水平的标签,作者建议在最高级别以常规名称命名。由此得到的系统命名法使我们能够区分祖细胞群,建立构成新细胞类型的客观定义,并系统地识别最能预测属于特定类型的细胞的分子特征。

随后,作者在特定实际的例子-小鼠造血谱系中进行了推演,即如何设想从实验上推导和直观地表示这样的树。同样,作者也讨论了文章所提出的框架面临的突出挑战,特别是对于智人,并给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综上,作者认为应该推进一种细胞类型命名,其同时符合林奈分类法关键特征的以及下列标准:1.可容纳特定有机体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所有细胞类型;2.适用于正常和疾病相关的个体间的变异;3.细胞类型间的关联具有生物学意义;4.足够稳定与新数据兼容;5.至少大部分以数据驱动形式构建。这样的命名法将对当下及未来的科学交流十分重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3.02.016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www.swzj.com/cell/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