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惨烈的传染病大瘟疫杀死了1500万人,如今德国学者终于证明引入病毒的罪魁祸首

400多年前(1545年-1548年),在如今的墨西哥、秘鲁和危地马拉一带,暴发过一场大瘟疫,5年时间里夺走约1500万人性命,相当于当时当地人口的80%,是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流行病之一,也是墨西哥历史上最严重的流行病疫情。

疫情的病因不明,可能包含有多种流行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烧和耳鼻流血,当地的阿兹特克人将此病称为“科科利兹特利(Cocoliztli)”,意味“害虫”(纳瓦特尔语)。 

阿兹特克人废墟国家纪念碑(墨西哥)


探索瘟疫的真正成因

多年来,各种研究相继排除了天花、麻疹、腮腺炎和流感等众多“疑犯”,却苦于年代久远无从确认究竟是哪种传染性疾病。

2018年,《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自然-生态与演化》)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终结了这一疑问。德国马普人类历史科学研究所的Åshild Vågene与同事使用了一种名为“Megan Alignment Tool (MALT)”的新型鉴定技术,成功从16世纪墨西哥流行病受害者的牙齿中鉴定出了肠道沙门氏菌的基因组。

该研究描述了美洲第一次出现的沙门氏菌,这些细菌似乎是由欧洲人带来的,给当地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奴隶三角贸易揭开谜底

不过,这一发现并没有让科学家停下探究的脚步,因为很多人认为并非某种单一传染病导致了Cocoliztli,而这一领域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从欧洲传入美洲的疾病上,却没有考虑到欧洲殖民历史中另一个可怕的部分:奴隶三角贸易。

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将携带独特致病病原体基因型的西非人强制运送到美洲,而在墨西哥城一处Cocoliztli爆发期间治疗印第安人的医院墓地里,发现了大量带有西非血统的人类遗骸。于是研究小组(来自墨西哥、丹麦和美国)从其中4具遗骸的牙齿中提取DNA,并使用各种基因测序工具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在3名研究对象中发现了一种古老的细小病毒B19毒株,在另一名研究对象中发现了一种古老的乙型肝炎毒株。

在现代社会中,细小病毒B19主要有3种基因型:基因1型(GT1),是全球最主要的流行株;基因2型(GT2),在欧洲更常见;以及基因3型(GT3),在世界各地,包括加纳、巴西和印度,都有零星观察到。


奴隶贸易带来新的病毒病原体

先前的研究表明,这三种基因型可能在距今5000年前的人类中出现,他们的共同祖先出现在一万年前。这种分歧发生在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因此早于欧洲对美洲的殖民和随后的跨大西洋奴隶贸易。

在Cocoliztli遗址中被发现的B19毒株的基因组与现代GT3高度相似,这表明,欧洲殖民强加的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可能将新的病毒病原体或基因型引入了墨西哥。

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让我们得以一窥这些古老的病毒株在美洲殖民地的存在,但也有一些局限性。首先,所发现的基因型的历史全球分布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

其次,这些结论是基于仅从4个个体中分离出的病原体,但由于样本数量有限,这类研究通常只有少量的遗传数据。


参考文献: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17-0446-6

https://doi.org/10.7554/eLife.68612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资讯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来源互联网。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旨在传递生物医药最新讯息,不代表生物之家网站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链接:http://www.swzj.com/virus-germ/1754.html